发布日期:2025-02-16 22:54 点击次数:182
古来无论帝王还是平民家,都会有一种这样的现象,而且还不是极个别的,也就是“老爹太过强势,儿子总会显得低微,而孙子却成为了收益人!”这在历代帝王家特别明显上海股票配资,比如清朝的“康乾盛世”,中间那个清世宗宪皇帝雍正爷在历史存在度就没有武功赫赫、开疆拓土、混一海内的康熙,还有十全武功加戏说各种小故事的乾隆爷,那么脍炙人口,人所共知。
除了康、雍、乾爷孙父子三代外,历史上还有几对更为突出的帝王爷孙父子仨组合,他们突出在于爷爷在位时间较长,做父亲的都是在还没守完丧期就随着先帝驾鹤西去,也就是一年皇帝都没有做到,儿子就继承爷爷和老爸的江山登基了,甚至一年出现三个皇帝,三个年号。
“康、雍、乾”组合自然不是,而在明朝则有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爷孙父子三人,又有明神宗万历帝、明光宗泰昌帝、明熹宗天启帝组合,还有就是唐朝的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组合也是这样,唐顺宗李诵、明仁宗朱高炽、明光宗朱常洛,他们都是做了几十年的储君皇太子,与自己父亲纠葛不断,在太子嗣君大位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登上御案龙椅,又天不假年,都是在帝号皇位之上实际没有坐到一年的至尊,就崩逝而弃天下而去。
展开剩余87%唐顺宗久与弟弟舒王李谊争储,后来说是中风不能言语,太监将其架空扶立太子登基,不久之后他就莫名其妙驾崩了,而明仁宗则是长期与弟弟汉王朱高煦争权夺位,后来在明成祖的守丧期和妃子亲近,被大臣李时勉痛斥,最后加上贪吃肥胖,又劳累过度,心情郁郁不能疏解,最后一命呜呼!而明光宗也是长时间和自己的弟弟福王朱常洵争嗣夺储,后来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却因为病得服食“红丸仙丹”,很快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而在唐顺宗、明仁宗、明光宗三人当中,唐顺宗的知名度又最为低下,明成祖之子、蟋蟀皇帝明宣宗之父明仁宗自不必多说,明光宗有一个三十几年不上朝的老爸,有一个木匠皇帝的儿子和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儿子,而唐顺宗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那些名动天下的事迹。
谁都不曾想过写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大唐著名诗人刘禹锡,还有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也都曾是他殿中的辅国重臣,还有他本想为中兴大唐而发起的“王叔文革新”,可惜这一切都在他作为大唐王朝作为储君时间最长的皇太子(25年),短促到只有半年多点帝位时间,这位忍辱负重,心怀抱负的唐顺宗撒手人寰,昔日的暗波汹涌,父子猜忌,宫闱之乱也随之如烟云尽散。
虽然他儿子在宦官的扶持下,强行登上了帝位,让他迅速做了几个月的太上皇,后来他儿子还创立了大唐“元和中兴”,然而顺宗之后晚唐诸帝都没有再将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拼了地命彻底剿杀安史之乱后,形成的大好局面再推向“贞观、开元”这样的顶级盛世。而这个转折点就是壮志未酬、命运多舛的唐顺宗。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这位悲情多病的可怜天子。
唐顺宗李诵,他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他的亲妈妈是昭德皇后王氏,李诵最早是在他的爷爷唐代宗李豫的时期,被封为宣城郡王,后来到了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六月,进封为了宣亲王,也就是这一年他爷爷驾崩了,同年十二月,他就被亲爸爸德宗皇帝册立为了皇太子。而他出生那一年,恰好又是他太爷爷唐肃宗皇帝李亨崩逝了。
他爸爸登基称帝这一年,也就是他自己做太子这一年,正好十九岁。李诵为人宽仁,喜欢学习和艺术,他非常擅长书法,特别是极为古朴的隶书,他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每次见面都要先向老师行礼下拜。当年安史之乱被平定,而天下各地的节度使却不再听朝廷号令的时候,唐德宗吓得跑到了奉天县躲避新的叛乱,太子李诵就常常拿着弓箭跟随在父皇左右,寸步不离。
后来唐德宗的大姐郜国长公主以巫蛊之事获得了死罪,当时的太子妃又恰好是她的女儿,也就是李诵娶了自己表姐或表妹为妻,唐德宗天威震怒,差点就把自己大姐的女婿皇太子李诵给废黜了,而这时只有四朝老谋臣李泌百般保护太子,唐德宗才没有狠心下手。这个李泌曾经深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位皇帝的敬重,他和肃宗几乎是最好的发小和朋友,和代宗也是亦师亦臣亦友。
后来太子李诵在鱼藻宫为父皇侍宴,他精心张罗了彩舰嬉水,宫水吟唱舟棹歌,君臣高兴得跳了起来,唐德宗更是十分欢喜,于是对太子问道:“我们父子俩经历了许多苦,难得一乐,你看今日如何?”太子却以《诗经》中的名句“好乐无荒”作答,也就是说天子可以享乐,但是不能荒废了江山社稷的重任,唐德宗听了更加满意。
后来裴延龄、韦渠牟在唐德宗面前非常受宠,他们都是大奸臣,当世之人都害怕他俩做正副宰相之位,太子李诵总是在唐德宗心情好的时候,良言进劝,说不能以裴、韦二人为相,所以这两个人最终也没有被任命为大唐帝国的宰相大人。到了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四十三岁的太子李诵就得了中风之症,并且说不出话来了。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作为监国太子的李诵居然到了不能上朝理政的地步了,这时的唐德宗也快驾崩了,他的其他几个儿子,即诸王都侍奉了左右,只有太子卧病在东宫,不能相见,唐德宗非常悲伤,病重进一步加重,没过几天,他就驾崩了。而太子李诵就是带病于太极殿登上了皇帝宝座。不过在李诵做太子的时候,就有一个书法高手杭州人王伾,一个下棋高手越州(今浙江绍兴)人王叔文,给予了他相当大的帮助,特别是这个王叔文,在李诵眼中就像是诸葛孔明一样。
二月,群臣在皇宫紫宸门向新皇帝进行朝见。很快吏部侍郎韦执谊做了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几乎就是宰相大人了。唐顺宗李诵又不诏,只要是大唐的百姓,满一百周岁的老人立马授予本地州刺史的官衔和待遇,妇人则授予郡君之爵位。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则授予上佐之位,妇人则为县君。三月,唐顺宗放走了后宫的宫女三百人。过了几天他又将后宫及教坊司的歌伎放走了六百人。
接着他就册立了自己的儿子广陵郡王李纯为皇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唐宪宗了。四月,他封自己的弟弟李谔为钦王,李諴为珍王,又进封自己的儿子建康郡王李经为郯王,洋川郡王李纬为均王,临淮郡王李纵为溆王,弘农郡王李纾为莒王,汉东郡王李纲为密王,晋陵郡王李枿为郇王等等,但凡宗亲兄弟子侄几乎全部被他进封了一级王爵,大家都认为有更加富贵的好日子过了,都开心得非常要命。
七月,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病逝,他的儿子程执恭自称横海节帅府留后大人,不需要朝廷的任命,就自己管理了父亲的全部下属和事务,唐顺宗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没过几天他就让二十八岁的皇太子李纯替自己监国理政。永贞元年八月,实在病得不行的唐顺宗,命宦官们直接将太子扶上皇帝宝座,自己则称太上皇不再管事。
唐宪宗李纯登基之后,唐顺宗无奈只能自称太上皇了,但他是无法开口说话的。这一年,唐宪宗强行改元“元和”,其实这一年同时有三个年号,一个是他爷爷唐德宗的元贞二十一年,还有就是他亲爸爸唐顺宗的永贞元年,另外就是他自己的元和元年,这种爷爷皇帝驾崩没多久,就是爸爸天子也很快在守丧一年之内也崩逝了,等于皇太孙或皇长孙即位的,后世明朝就有两个,一个是明仁宗、明宣宗父子,还有就是明光宗、明熹宗父子。
唐宪宗立马将唐顺宗的良娣夫人王氏册立为太上皇后。没多久,宪宗皇帝带着群臣给太上皇上尊号为“大唐应该乾圣寿太上皇”,没想到这个月太上皇顺宗皇帝就在咸宁殿驾崩了,终年四十六岁,谥号为“大唐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据说当时王叔文身份低微,却非常有谋略,只是陷入错综复杂的朝局之后,他根本不是各方势力的对手,他要帮助多病且口不能言的唐顺宗振兴大唐,一时间就得罪了旧朝官势力、宫中宦官势力,还有太子李纯的势力,因为他就曾劝说唐顺宗不要急着立太子,似乎并不中意李纯这个太子人选,甚至还和唐顺宗的宠妃牛美人一起合计废黜李纯,这都是犯了宫中之大忌。王叔文唯一能任用的就是刘禹锡、柳宗元这样的孤寒臣子,其实这样完全无法左右朝局,最后落得贬死他乡,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而唐顺宗在他亲爸爸唐德宗面前,太想做一个好儿子了,而对他的亲儿子唐宪宗,虽然并不喜欢他与宦官勾勾搭搭,但还是不忍心废黜他,不过唐宪宗后来做了皇帝虽然的点本事,但最后还是因果报应,被自己宠爱的太监们给毒杀了。
唐顺宗的庙号“顺”字,好似将他评定为像汉顺帝一样,任人摆布,只能逆来顺受的无能之君,可实际上他虽中风不能言语,却在大唐承前启后,又何尝不是一个顺应天命的有为之君呢?至此,看官们,你们认为呢?在你们所熟知的帝王当中,面对这样的处境,还有像唐顺宗这样得以善终的皇帝吗?
被父亲频繁折腾,四次改名上海股票配资,两次离婚,竟有“八怕”的复国天子!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