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28 21:00 点击次数:198
品牌建设是长久之功,不是短期的流量赌博!而贴牌终究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道!从西凤酒与司马南的那点事金融股票配资,又能给酒企带来什么启示?
1
司马南偷税被罚,累及西凤酒
西凤酒又一次跌倒在司马南上。
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一则关于偷税案件的公告将网络大司马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公告显示,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
事实上,一切早有端倪,作为全网粉丝超5000万的大V,司马南多个平台的账号自去年11月初就再无更新。
司马南偷税案的曝光,也引发了网友对其与西凤酒一段“往事”的复盘。这是一段西凤酒不愿再多提的“虐心”往事。
2024年中秋佳节之际,西凤酒贴牌经销商“国花瓷”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举办“2024国花瓷西凤酒中秋盛唐夜宴”活动。活动中,该经销商邀请到了司马南作为嘉宾扮演李白,进行朗诵等表演。
鉴于司马南此前一面在网络上大立“爱国人设”“反美人士”吃尽流量红利,在全平台狂揽粉丝超5000万,另一面却赴美买房和参加美国大使馆活动,如此表里表外两张皮的做派引发不少网友不满,并让他背上了“夹头”等负面标签 ,加之在活动表演过程中司马南的摔倒,更是引爆了舆论,其摔倒画面被网友戏称为“司马夹头变司马磕头”,西凤酒也因而被网友冠以“夹头酒”,甚至引发了一定的抵制活动。
因为这个错误的选择,西凤酒和司马南都吃到了苦头。
面对网上负面滔天的舆论,司马南表示自己没拿西凤酒的钱,不存在给西凤酒站台代言和做广告,当天的中秋活动自己只是前去做演讲,和同受邀的学者专家有过几番对话,西凤酒是活动赞助方而已。
西凤酒方面则采取了与司马南“割席”的态度,并在事情发酵多日后,发出了一份紧急声明,称活动系经销商行为,并出台《规范市场推广活动通知》,对相关品牌活动进行严格约束和要求,但是由于公关声明的姗姗来迟,导致西凤酒虽想极力划清界限,但依旧没能让广大消费者满意,并消除网络舆论。
实际上,从表面上看,西凤酒因司马南两度陷入舆论漩涡,是因为“交友不慎”“选择不慎”,属于偶然现象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品牌长期依靠贴牌模式所埋下的“暗雷”被触发而已,有其必然性,即便今天没有因司马南的偷税事件而引爆,他日也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引爆。这是西凤酒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去投诉,就去想办法去删贴,这样,不仅在媒体圈引发反感,造成对其的品牌伤害,还会让其在舆情的管控上,始终处于“被紧盯”的状态,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工作。
被西凤连续5次投诉的某视频,总算成功了!
2
西凤酒的“贴牌时代”
回溯西凤酒的发展史,这位曾与茅台、泸州老窖、汾酒并称为“老四大名酒”的老牌酒,却总是在全新的历史周期“不逢时”。
据公开报道,西凤酒曾在2012年至2018年的6年间4次冲击IPO,但均以失败告终,是目前四大“名酒”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酒企。
为了扭转经营颓势,同时也为了弥补产能不足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短板,2010年前后,西凤酒选择了与大销售商合作生产贴牌产品,并在销售模式上采取包销体制,开启了品牌的贴牌时代,并衍生了西凤酒6年陈酿和15年陈酿、华山论剑西凤酒、国花瓷西凤酒、御宴西凤酒等“四大贴牌商”。
贴牌模式的开启,使得西凤酒的产品谱系得到极大扩容,在巅峰时期贴牌酒类型曾一度高达约2000多种,也带动了产品销量和收入的大幅提升。根据此前西凤酒向监管部门递送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间,西凤酒靠贴牌加工所取得的产品收入占各期产品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83%、37.21%和36.44%。
3
舍弃贴牌酒成行业共识
对于广大酒企而言,贴牌模式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贴牌模式能够帮助酒企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声量,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但另一方面,贴牌模式也极易稀释主力品牌的价值量,且极易因酒企管理失当和滞后造成反噬,损害企业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酒企尤其是高端名酒企正在逐步舍弃贴牌酒。
其中,行业老大哥茅台集团在2017年、2018年先后提出了“双十”“双五”规划,对子公司单个品牌条码数和保留品牌数做出了明确限制,使得品牌数量与产品数量急速缩减。2019年,茅台集团又协同旗下所有品牌子公司全面停止了包括茅台酒在内的各子公司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所涉业务。
舍得酒业在2016年改制时期全面停止沱牌酒的定制开发业务,停止的沱牌贴牌酒品种达1000多种。
汾酒集团则是在2019年被曝“开发酒”丑闻后,痛定思痛,对产品线进行了一轮大瘦身,对非核心产品进行清理,并且回收了所有带有“汾”字的产品。
西凤酒也意识到了贴牌模式下对企业业绩的不利和对品牌的侵蚀,于是乎,在2019年,西凤酒提出了“二次创业”计划,推动“砍贴牌、强主品”战略,试图砍掉部分贴牌产品,推动渠道改革。只是遗憾的是,从结果来看,改革成效并不显著。
其实,西凤酒与司马南之间的舆论风波也给广大酒企做了一个警醒,无论是在品牌代言人的选择上还是日常营销过程中,企业都应该更加审慎为之,在事前应尽可能详尽地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合作对象,了解大众心理,了解舆论基本面,做好相关评估工作,与此同时,酒企也应当提升自身的舆情处理能力,确保各项议程都在可控之中,不被不当选择和不当营销反噬侵蚀品牌形象。
品牌的建设是长久之功,打造一个为消费者所信赖的好品牌需要企业多年的积累,但摧毁一个品牌,只需要短短一瞬间金融股票配资,品牌宣传不是短期流量赌博,而是价值观的长期投资,唯有慎之又慎,才能在当下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守护住核心的品牌资产。